期刊简介

本刊为卫生部主管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,国内外公开发行,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学卫生科技人员,以促进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发展,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。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

主办单位: 中华预防医学会

出版部门: 《中国预防医学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9-6639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11-4529/R

邮发代号:

出版周期 双月刊

创刊时间 2000

出版地区 北京

出版地区 北京

订购价格 340.00

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期刊优秀编辑奖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中国预防医学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中国预防医学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
  • 主办单位:中华预防医学会
  • 国际刊号:1009-6639
  • 国内刊号:11-4529/R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期刊优秀编辑奖期刊收录: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CA 化学文摘(美), 万方收录(中), 哥白尼索引(波兰),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维普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9期文章
  • 甘肃省某市2013-2014年发热呼吸道综合征住院患者细菌检测结果分析

    目的了解甘肃某市发热呼吸道综合征病例的细菌种类构成,建立省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.方法采用多重PCR法对甘肃省某市哨点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发热呼吸道综合征住院患者痰液样本进行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、军团菌、肺炎衣原体、肺炎支原体和百日咳杆菌检测,使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阳性结果特征进行分析.结果检测100份痰液,任一病原阳性率为72.00%,肺炎链球菌(SP)检出率为62.00%......

    作者:蒋小娟;刘新凤;李治平;汪鹏;梁舒 刊期: 2015- 09

  • 呼和浩特市2010-2014年市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

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葡萄状球菌,无芽胞,无荚膜,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,水、空气、尘埃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能生存[1],因其生存要求不高,则更易污染食品.常寄生于人皮肤表面及上呼吸道黏膜.感染该菌易导致化脓性炎症及毒素性疾病包括肺炎、伪膜性肠炎、心包炎等,重者罹患败血症、脓毒症等全身中毒症状.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[2].各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道屡见不鲜.......

    作者:周虓;杨海荣;侯晓燕;杨月清;邢丽萍 刊期: 2015- 09

  • 嘉兴地区2013-2014年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分析

    探讨嘉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(NTM)流行状况,为NTM的研究提供依据.对嘉兴市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13-2014年NTM菌株进行监测分析.结果显示,1003株分枝杆菌中,NTM95株,检出率9.47%.对95株NTM进行异烟肼(H)、利福平(R)、乙胺丁醇(E)和链霉素(S)四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,耐药83株,耐药率为87.37%.老年人群为NTM易感人群,65岁以上为感染高峰,男女性别比为2......

    作者:胡洁;徐文贤;宋秀兰;罗建勇 刊期: 2015- 09

  •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生变化及启示

    对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生构成情况进行动态分析,为完善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设计提出建议.对报考1999-2013年全国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生背景信息进行描述分析.本研究结果显示,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考生以中专学历为主,且专科和中专学历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比例明显下降.基层公共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,专业结构不合理.因此,需要加大全科医生培养,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.建议......

    作者:何佳;何惧;张赛一 刊期: 2015- 09

  • 西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

    了解西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(menwhohavesexwithmen,MSM)的艾滋病感染现状及其高危行为等情况,为当地MSM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出依据和建议.采用分类滚雪球的方法招募调查对象,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,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、高危行为现况和HIV感染状况等信息.采用EpiData3.1建立数据库,采取双录入的方式,利用SPSS17.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和lo......

    作者:任强;庄贵华;常文辉 刊期: 2015- 09

  • 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

    体力活动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已是不争的事实.近些年,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,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杀手.本文通过总结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,得出体力活动通过改善血压、血脂、血糖及体重等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,旨在促使人们能够积极进行中等强度、低强度长时间高频率的体力活动以及适量的抗阻运动,减少静态行为,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.......

    作者:岳书芳;张培珍 刊期: 2015- 09